九游网现在怎么样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九游网现在怎么样 > 新闻动态 >

中央调刘伯承出任总参谋长:刘伯承婉拒: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

发布日期:2025-04-13 11:38    点击次数:115

  

导言

朱老总曾盛赞刘伯承元帅:“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刘伯承元帅是开国十大元帅中的“谋帅”,他向来以足智多谋,计划周密,神机妙算,判断准确,擅长军事理论和实践著称,因此他和林彪、彭德怀、徐向前、粟裕一起被称为我军的“五虎将”。

刘伯承元帅一生曾四次为我们的军队担任总参谋长一职,人称“四参总戎幕”,在总参谋长这一职位上,刘伯承元帅留下了太多动人的故事。

1927年7月,南昌起义前夕,时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军长的刘伯承以生病为由,向武汉政府请假养病,随后他秘密前往了南昌,作为时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前敌总指挥叶挺的主要助手,协助周恩来、叶挺指挥此次起义。

刘伯承在起义中的职位为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周总理后来回忆,是他指定刘伯承出任这一职务的,刘伯承一开始因为谦虚不愿担任,在总理的坚持下他才答应。

南昌起义的起义计划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叶挺指挥24师解决敌人的三个团;第二,贺龙、刘伯承指挥20军解决朱培德的总指挥部;三,聂荣臻领导第25师的周士第等人参加起义;四,朱德利用其南昌公安局局长和教育团团长的身份,搜集调查敌人的举动。

在八月一日的起义中,刘伯承协助贺龙指挥其麾下的第20军攻克了南昌藩台衙门,消灭了敌人,与叶挺的24师一起顺利地拿下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的部队随后南下广州,以重举北伐大旗,然而一路上却遭到各方势力的围剿,广州起义也宣告了失败。

这年11月,刘伯承被组织安排前往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这里,刘伯承元帅的军事视野得到进一步的开拓,他系统地研究了世界战争史,研究了苏联的战斗条例和理论,成了我军中首屈一指的军事理论家。

为何两次被罢官?

两年的苏联生活结束后,刘伯承返回上海,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为参谋长。不久后他辗转来到中央苏区,出任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10月份他正式担任红军总参谋长一职。

军事顾问李德来到苏区后,刘伯承由于不满他的工作作风和战略战术,和他发生了多次争执。李德不但不同意刘伯承提出的到敌后开展游击战的建议,还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撤销了他所担任的总参谋长一职,把他贬为了红五军团参谋长。

1934年12月,红军长征到达黎平并召开了一次讨论未来行军方向的会议,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争论,会议最终同意了毛主席的进军贵州的决策。

这次会议上,刘伯承被重新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此后刘伯承提出了打过长江、向川西发展的重大军事决策,为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会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央和张国焘因北上还是南下产生严重分歧后,刘伯承和朱老总一起向张国焘提出了强烈的抗议,驳斥了他的分裂行为。1936年2月,张国焘再次撤销了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把他调到了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去当了校长。

刘伯承元帅再一次出任红军总参谋长就要到会宁会师后了,会宁会师标志着张国焘南下策略的最终失败,也是朱德和刘伯承等同志一直以来据理力争的结果。

这次出任红军总参谋长也是刘伯承元帅最后一次为我军担任总参谋长,此后的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刘伯承元帅历任129师师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中野司令员,二野司令员等职,在此期间,他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

其实在建国后,刘伯承元帅还有机会第五次出任我军的总参谋长,那是1950年,中央在考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的人选时,再次想到了刘伯承,但刘伯承婉拒了这个任命,他说:

“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总参谋长我当过4次了,总是没有当好,这次就不要再当了……”

刘伯承元帅出生于1892年,是十大元帅中年龄第二大的,仅次于朱老总,1950年,他已经58岁了,确实年纪不小了,刘帅觉得总参谋长一职应该交给更加年富力强的同志去做。但刘伯承的意思并不是退休,他想去做另外一个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就是为我们的军队创建一所军事院校。

刘帅历来主张“治军先治校,建军必建校”,过去多次在军校中任职的经历让他积累了很多教学和办学经验,他深知军事教育工作对于一个军队的发展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且他一直以来对潜心钻研学术和军事理论都有极大的兴趣,“当教书先生”对他个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更何况,刘帅的建校主张非常符合中央推动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的大方针,在收到刘帅请求辞去现有职务,去开办军校的请求后,毛主席和朱老总很快就给他回了亲笔信,同意了他的建议,并将他任命为了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